2005年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发表单位:市统计局 发表时间:2006-04-07  [打印]  [关闭]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的总体目标,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综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2379.80亿元,首次突破二千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9.2%。“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6.3%(按经济普查数据修订)。各产业增加值分别为:第一产业83.43亿元,比上年增长5.4%;第二产业1437.79亿元,增长25.8%;第三产业858.58亿元,增长10.9%。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5%60.4%36.1%。人均生产总值41031元、折5007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

1 十五”时期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按经济普查数据修订)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1%。八大类消费价格中:居住类上涨6.5%,食品类上涨4.7%,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2.2%,衣着类下降3.7%

年末全市城镇在岗职工49.62万人,增长4.2%。失业人员安置率68.1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3%

 

二、农   

 

全年农业总产值163.94亿元,比上年增长4.4%。“十五”时期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9%。其中,种植业57.28亿元,增长2.5%;林业0.31亿元,增长5.2%;畜牧业36.66亿元,增长8.3%;渔业68.80亿元,增长3.8%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8.18万亩,比上年减少1.84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15.13万亩,减少0.57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99万亩,减少9.59万亩。

全年肉类总产量32.49万吨,下降2.5%。其中,猪肉产量15.86万吨,增长3.9%;水产品总量51.93万吨,增长4.4%。其中,塘鱼产量50.58万吨,增长5.0%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13.12万千瓦,比上年下降14.2%;化肥施用量(折纯)5.94万吨,下降3.0%;农村用电量163.18亿千瓦时,增长4.1%;有效灌溉面积79.51万亩,增长0.5%

表一:主要农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其中:稻谷

蔬菜

水果

肉类总产量

  其中:猪肉

禽蛋产量

三鸟饲养量

生猪饲养量

生猪年末存栏量

水产品

  其中:塘鱼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吨

万只

万头

万头

万吨

万吨

13.05

10.72

199.06

6.00

32.49

15.86

1.04

16356.36

327.15

98.81

51.93

50.58

-9.5

-1.1

1.8

1.7

-2.5

3.9

13.5

1.4

8.5

11.2

4.4

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5464.05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9.3%;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300.00亿元,增长25.0%,年均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口径相同)完成增加值1166.38亿元,增长27.8%;完成工业总产值4696.82亿元,增长27.9%。其中,轻工业产值2379.15亿元,增长30.4%;重工业产值2317.67亿元,增长25.9%。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224.15亿元,增长8.9%;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89.31亿元,增长20.3%;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2222.18亿元,增长33.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321.28亿元,增长41.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总产值1818.46亿元,增长22.6%

2 “十五”时期工业总产值与增长速度

全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66.00亿元,增长3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3.1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3%

全年增幅较大的主要行业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产值82.67亿元,增长46.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完成产值123.15亿元,增长44.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156.97亿元,增长41.2%;家具制造业完成产值70.34亿元,增长39.8%;石油加工业完成产值66.86亿元,增长37.9%;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完成产值431.96亿元,增长33.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产值1127.69亿元,增长30.2%

表二: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酱油

服装

机制纸及纸板

家具

塑料制品

墙地砖

铝材

变压器

家用电冰箱

电风扇

房间空调器

微波炉

灯泡

微型电子计算机

彩色显像管

半导体集成电路

照相机

发电量

万吨

亿米

亿件

万吨

万件

万吨

亿平方米

万吨

亿伏安

万部

万台

万台

万台

亿只

万部

万部

万块

万台

亿千瓦小时

47.29

4.29

3.96

54.65

1393.01

106.39

6.74

103.92

144.98

307.13

2303.72

1534.11

2870.10

13.40

62.44

286.15

23604.00

1293.81

121.20

15.7

15.3

29.4

-4.9

-16.8

37.2

6.0

21.5

54.2

-58.0

-27.3

5.7

29.2

6.3

-50.7

-14.8

20.3

-11.0

-3.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53.2,比上年提高11.2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7.4%,提高1.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0.4%,下降1.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为106609/人年,增长24.0%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9%;建筑业增加值58.25亿元,增长25.0%。利润总额6.52亿元,减少15.1%;利税总额14.27亿元,增长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6.42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十五”时期年均增长29.2%。从投资种类看,基本建设投资161.37亿元,增长26.0%;更新改造投资54.10亿元,增长22.5%;农村集体(单位)投资372.56亿元,增长39.2%;房地产开发投资141.99亿元,增长47.3%。商品房销售额149.46亿元,增长31.6%。商品房销售面积455.63万平方米,增长16.1%。从投资主体看,全年国有经济投资138.08亿元,增长10.6%;非国有经济投资618.34亿元,增长34.4%,其中民营经济投资387.74亿元,增长35.3%。

 

 

 

 

 

3 “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与增长速度

全年完成产业投资735.64亿元。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90亿元,增长183.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19.35亿元,增长30.4%,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278.37亿元,增长31.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15.39亿元,增长39.5%

全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58.83亿元,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32.47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25.83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94.31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11万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303.25公里、变电设备能力169.9万千伏安。改建公路126.57公里。新建独立公路桥梁6座。新(扩)建港口码头泊位5个,年吞吐量3000万吨。新增高等院校学生席位3000个、中等学校学生席位14718个、小学学校学生席位2680个。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34万吨/日,城市自来水管道长度67公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27.7万吨/日。城市防洪堤长度36.62公里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82.6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公路59.51亿吨公里,增长11.0%;水路运输122.60亿吨公里,增长12.4%;港口货物吞吐量3951万吨,增长4.0%

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46.67亿人公里,增长10.0%。其中,公路运输45.00亿人公里,增长10.3%;水路运输1.33亿人公里,增长0.1%

全年邮电通信业完成业务总量15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邮政4.52亿元,增长11.7%;电信153.27亿元,增长18.0%。年末本地电话用户264万户,增长16.2%;移动电话用户658万户,增长16.2%。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248万门和748万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75/百人和186/百人。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5%

 

4 “十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长速度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0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5.72亿元,增长21.6%

分类别看,限额以上企业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22.69亿元,比上年增长43.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6.41亿元,增长18.9%;化妆品类2.03亿元,增长20.7%;书报杂志类1.75亿元,增长33.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12.95亿元,增长104.6%;石油及制品类31.70亿元,增长87.9%;汽车类64.73亿元,增长18.9%
  全市拥有亿元商品交易市场34家,成交额302.93亿元。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进出口总值257.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出口总值170.80亿美元,增长23.5%。“十五”时期年均增长24.0%。从类别看,一般贸易出口总值74.26亿美元,增长43.7%;加工贸易出口总值96.48亿美元,增长11.5%。从出口企业性质看,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09.34亿美元,增长22.3%;内资企业出口61.46亿美元,增长25.7%。在内资企业出口中,民营企业出口54.93亿美元,增长37.6%。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110.05亿美元,增长21.2%;高技术产品出口30.31亿美元,增长14.7%

5 “十五”时期出口总值与增长速度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5.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6%。实际外商直接投资9.29亿美元,增长34.3%

全年接待游客20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其中,接待过夜游客571.21万人次,增长4.1%;接待过夜国际游客76.60万人次,增长8.3%。旅游总收入108.67亿元,增长21.3%。创外汇收入3.45亿美元,增长28.0%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770.74亿元,比年初增长13.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58.78亿元,增长16.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56.29亿元,比年初增长1.3%

全年保费收入46.20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3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0.83亿元。各项理赔支出11.49亿元。其中,财产险理赔支出7.64亿元;人身险理赔支出3.85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现有各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222家,其中省级48家。民营科技企业790家。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335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35家。全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9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42项。专利申请量17248个,授权量8704个。全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0个和广东省名牌产品34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和广东省著名商标32个。

全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3所,全年招生1.22万人,在校学生3.33万人;普通高中56所,招生3.84万人,在校学生10.95万人;初中121所,招生6.93万人,在校学生20.30万人;小学484所,招生7.18万人,在校学生44.04万人;幼儿园763所,招生4.16万人,在园幼儿14.86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96.11%,高中毕业升学率87.2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承办了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亚洲23个国家的15位部长、6位副部长和2位总司长率本国政府代表团参加论坛。亚洲21个国家51个艺术团组的2250名艺术家参加了亚洲艺术节组委会安排的48场演出。

全市现有群众艺术馆6间,文化馆5间,电影(剧)院67间,博物馆5间,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6所,图书馆总藏量215万册,其中图书藏量191万册。《佛山日报》总印数3083万份。

全市现有卫生机构1315个,其中医院(所、站、门诊部)204个。医院实有病床17292张,每千人口实有病床数4.88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929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449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5.45人和2.10人。

在第十届全运会上我市健儿获得了3611铜的良好成绩。在市运会上,共有51队超5项省少年甲级最高纪录,7人超6项省少年乙组最高纪录。顺德龙舟队代表国家参加第七届世界龙舟锦标赛获得7枚金牌;南海龙舟队代表国家参加2005年东亚运动会获得5枚金牌。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以“一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进展顺利。顺德演艺中心、亚洲艺术公园、琼花大剧院等亚艺节工程如期竣工。岭南明珠体育馆、世纪莲体育中心、游泳馆等省运会场馆工程顺利推进。

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14座,污水处理能力达64.50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2.26%,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77.03%,汽车尾气达标率为85.30%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测算,2005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580.03万人,出生率9.78,死亡率4.11‰,自然增长率5.67‰。

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部总户数104.58万户,总人口354.48万人,比上年增加3.59万人,增长1.0%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4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75元,增长6.9%。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2037元,增长12.7%。据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摩托车141辆、家用汽车11辆、洗衣机100.5台、电冰箱102台、彩色电视机166台、影碟机95.5台、家用电脑87.5台、组合音响62.5台、空调器186台、淋浴热水器103.5台、移动电话215.5部。

全市参加养老保险135.01万人,比上年增长5.5%;失业保险101.70万人,增长4.4%;医疗保险115.87万人,增长6.0%;工伤保险138.49万人,增长6.2%

 

注: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